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根據《2020年合肥市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合政辦〔2020〕6號)和《2020年合肥市支持自主創新政策操作規程》(合科〔2020〕46號)的要求,為攻克我市科技創新重點難點技術,公布10個具有前瞻性的揭榜掛帥課題,征集承擔單位,現將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程序
1.申報單位首先登錄“合肥科技服務信息平臺”(http://stmis.hfkczx.com),選擇申報用戶登錄,跳轉至安徽省政務服務網認證登錄(選擇法人用戶登錄),進入系統完成企業信息維護后,選擇項目管理模塊進行填報(可在門戶首頁點擊“操作說明”,下載系統使用指南指導填報);在網上提交真實、完整的申報材料,并關注初審意見,及時完善申報材料。
2.按照屬地申報的原則,由各縣(市)區、開發區科技局組織項目申報,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完整性認真審核把關,并進行網上推薦。
3.申報單位提交后,可直接在線導出項目申報書及相關附件材料,一并裝訂成冊(一式1份),報送屬地科技局。
二、申報時間
1.申報單位在線申報時間為2020年8月10日至8月25日,網絡申報截止時間為8月25日下午17:00,逾期不予受理。
2.各縣(市)區、開發區科技局對申報材料在線審核后,需行文將推薦的項目材料于2020年8月31日前,報送至市科技局相關業務處室。需報送的材料包括:推薦函及項目清單(2份,資配處和業務處室各1份),同時報送項目清單電子版、項目申報書及附件材料。
三、基本要求
1.申報單位無征信不良記錄。
2.申報單位無知識產權糾紛。
3.已獲國家、省等各類計劃支持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
4.承擔合肥市自主創新政策“借轉補”在研項目尚未驗收的項目單位不得申報(承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項目單位除外)。
5.本年度同一單位原則上只能申報1項。
6.項目負責人應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57周歲(1963年6月1日后出生),原則上應為項目承擔單位職工,如項目負責人非承擔單位職工,需簽訂正式聘用合同,且合同期內在項目承擔單位研發工作時間每年不少于6個月。
7.申報指南1-8項,項目申報單位自籌資金不低于240萬元,指南9-10項,項目申報單位自籌資金不低于50萬元。
8.項目申報書編制要科學合理,項目一經批準立項,技術和經濟指標原則上不予調整。
9.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為2年(原則上為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
四、項目申報
指南第1-9項為關鍵技術重大研發類項目;第10項為醫療衛生研發類項目。1-6項歸口業務處室為高新處;7-10項歸口業務處室為農社處。
(一)關鍵技術研發項目
政策第32條:對重點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重大研發類項目,擇優給予資金支持。
申報條件:申報單位應為在合肥市注冊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注冊時間一年以上,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基礎條件,運行管理規范。
申報材料:
(1)合肥市“借轉補”項目申報書;
(2)“借轉補”項目企業績效目標承諾書;
(3)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相關資質證明、近三年科技研發活動及成果、經審計的近3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和經稅務部門蓋章的近3個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等證明附件材料。單位成立實際年限不足3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算。
(二)醫療衛生研發項目
政策第31條:對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法的自主創新研發或引進應用項目,擇優給予資金支持。
申報條件:
(1)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在我市的省級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醫院三甲)、市屬綜合醫院三級、市屬專科醫院三級及以上、市屬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等衛生機構。省級醫療衛生機構申報須與市級醫療衛生機構聯合申報。
(2)在項目申報書及績效目標承諾書填寫時,科研指標目標要量化。
申報材料:
(1)合肥市“借轉補”項目申報書;
(2)“借轉補”項目企業績效目標承諾書。
2020年度合肥市自主創新政策“借轉補揭榜掛帥重點攻關項目申報指南
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攻克我市科技創新重點難點技術,現公布10個具有前瞻性的揭榜掛帥課題,征集承擔單位。
1、面向新型顯示應用的量子點打印技術開發。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基于Mini-LED/Micro-LED 等新型顯示技術的應用,開發量子點材料原位制備工藝,降低量子點制備成本,避免量子點圖案化過程中的團聚等問題,開發高性能量子點材料以及量子點圖案化技術,重點圍繞低鎘、高信賴性和高發光性能的量子點材料制備技術、量子點材料打印技術、量子點材料圖案化制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解決現有RGB-LED全彩化方案中紅光LED高成本和高工藝復雜度的問題,推出藍光LED+量子點的低成本全彩化實現方案。
考核指標:滿足1.0mm以下像素間距LED顯示屏的應用需求,色溫3000K到10000K可調,峰值亮度800nit,BOM 成本不大于2萬元/m2。
2、高性能存儲芯片開發及終端應用。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圍繞產品設計、工藝技術、測試方法設計等,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我國存儲芯片性能水平,拓展存儲器產品應用領域,應用至電腦、服務器、移動類、車載等終端產品,拓展存儲器產品應用領域,填補市場空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考核指標:可靠性、穩定性存儲芯片,申請發明專利不低于2 件,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不低于5 件。
3、多相交錯DC/DC電源芯片研發。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針對DSP、CPU、存儲器等高性能集成電路低壓大電流、可擴展的電源管理需求,開展PWM控制芯片、驅動芯片、數字電源控制芯片、低壓大電流LDO等新型電源芯片的設計、研發,實現具有外時鐘同步、遠端電壓采樣、并聯均流等功能的多相交錯DC/DC電源芯片。為DSP、AI處理器等產品提供高能效、易使用的功率轉換解決方案,達到國產化替代和自主可控目的。
考核指標:研發體積為0.1 立方英寸以下的超小電源芯片,輸入電壓范圍:4.5V~15V;輸出電壓范圍:0.6V~1.8V; 輸出電流:雙路10A 或單路20A;電源效率:90%(輸出10A 條件下);電壓調整率:±2%;負載調整率:±5%;典型輸出紋波:20mVP-P;可調開關頻率范圍:600KHz~1MHz; 具有過壓、過流和過熱保護;工作溫度范圍:-55℃~+125℃。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4、應用于量子測控領域的高速反饋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研究量子測量系統中對微弱信號的快速采集和運算處理、高速信息傳輸、兩百納秒內反饋控制及自定義反饋控制算法,實時對量子比特狀態進行調控等核心技術難點突破,填補國內量子測量領域反饋機制市場空白,打破國際壟斷。
考核指標:高速DA通道數:2;DAC 垂直分辨率:16 bit;DAC 更新率:1GSa/s;模擬信號輸出帶寬:350MHz;模擬通道輸出偏差< 150 ps;存儲深度:1Gsa/通道;高速AD 通道數:2;ADC 采樣率1GSa/s;ADC 垂直分辨率:14 bit;ADC 有效位:不少于8bit;反饋延時< 200 ns;可自定義反饋算法;千兆網口通信、支持內外部觸發和外部輸入時鐘;支持二次開發的C++、Python 的SDK。申請發明專利1 項,實用新型專利2 項,外觀專利1 項,軟著2 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 項,外觀專利1 項,軟著2 項。
5、基于大節點數網絡精準排序的量子計算機程序編譯系統研發。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針對我國在大規模搜索、大數據分析等領域需求,重點研究量子計算機程序編譯器上,基于大數據檢索與組合優化的專用量子計算算法內核的軟件實現,突破基于物理啟發式的網絡重要節點搜索與精準排序的量子加速、基于事件驅動的量子程序編譯優化等關鍵技術,研制可實現大節點數網絡精準排序的量子計算機程序編譯系統。結合GPU、TensorFlow、量子衍生加速算法和組合優化等計算技術,在量子計算機程序編譯系統上實現500 個節點的大規模復雜網絡的重要性排序,具備20 量子比特的真實量子芯片驗證能力,為探索“量子計算+大數據”智能應用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助力未來基于量子大數據技術的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實用型軟件開發,推動量子應用產業鏈關鍵環節落地,促進合肥市量子計算產業體系形成。
考核指標:(1)完成量子計算算法的軟硬件優化技術研究。基于自定義量子指令集、自主研發的量子編譯系統和量子芯片控制系統,在滿足實時性需求的前提下,實現對國產量子芯片的實時、精準控制。(2)完成原理原型系統研制。設計專用量子計算原理原型系統框架,通過量子計算編程框架、量子云平臺,實現對大規模網絡節點進行精準排序的功能。(3)完成對大規模網絡節點進行精準排序的量子計算編程框架。(4)授權發明專利2 項,實用新型2 項,軟件著作權3 項;新產品1 項,新技術1 項。
6、重大地震災害事件情景構建及應用。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以城市重大工程和重要設施為目標,構建合肥地區高精度三維地下速度結構模型,開展地震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研究,結合物聯網監測感知技術,開發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震災害事件情景推演平臺。為包括地震準備、響應和恢復在內的整個應急管理過程規劃設計和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供理論支撐。
考核指標:研發重大地震情景構建與災害風險推演平臺系統1 項,申請軟件著作權2 項,發表論文4 篇,其中SCI 收錄不少于2 篇;申請發明專利2 項,申請并授權實用新型2 項。
7、氣候宜居城市指標研究和平臺建設。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開展氣候宜居城市指標研究和系統平臺建設,從氣候稟賦、氣候風險、生態環境、氣候適宜度、氣候景觀等方面對城市宜居指標進行評價,開發氣候標識認證評估服務硬件軟件系統,集成氣候宜居城市指標研究應用平臺,提升合肥市生態氣象監測能力和氣候資源開發能力,為健康旅游、氣候康養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康養建設和康養旅游產業發展。
考核指標:開發氣候標識認證評估服務硬件軟件系統,集成氣候宜居評估應用平臺,能實時展示城市空氣質量、氣候概況、生態宜居指標的實況數據。完成氣候變暖背景下合肥市氣候變化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合肥地區大氣污染物時空分布特征、2000年以來衛星遙感監測合肥市植被覆蓋度變化等研究,形成合肥市氣候宜居城市評估報告。對合肥地區氣候宜居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申報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8、優質豐產再生水稻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支持金額100萬元
研究內容:支持優質高產的再生稻品種選育與推廣,對具有成為再生稻潛力的優質種質資源進行評價與篩選,選育生育期適宜、強再生力特性、抗機收碾壓、優質豐產抗逆的再生稻新品種,結合區域生態特征和生產特點,開展再生稻品種配套的機械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優化集成與品種配套的全程機械化高產增效技術,用科技力量興農惠農。
考核指標:申請發明專利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申請新品種6項,其中申請國家審定新品種2項,申請省級審定新品種2項,申請植物新品種權2項;新品種授權數2項,其中省級以上審定新品種授權數1項,植物新品種權授權數1項;篩選再生稻品種5 個。節本增效8%;促進糧 食增產9%;建立百畝示范基地2個;集成水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制定企業技術標準1 項。
9、蠶桑生產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支持金額50萬元
研究內容:建立蠶桑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服務團隊,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的示范推廣及科技培訓,培養一批掌握最新蠶業科技知識的示范戶和帶頭人,以帶動示范區及周邊蠶農,提高產業發展的科技水平和產品質量。實現蠶桑產業新技術、新成果的示范推廣和產業化,采取“基地+農戶(貧困戶)+合作社”的運營模式,開展科技扶貧,壯大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促進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強化“造血”功能,發展特色支柱產業,用科技助推產業扶貧。
考核指標:推廣桑樹新品種1-3個,家蠶新品種3對以上,至少1對家蠶新品種通過安徽省審定,至少獲得一項省級科技成果;指導和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蠶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不少于1家;培訓蠶農50人次以上;引進、推廣家蠶新品種800盒以上;建立生產技術規程3-6個;完成1個以上、80畝以上高產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建設,畝產桑葉3000公斤以上,實現規模化養蠶模式的推廣。
10、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技術和方法研究。50萬元
研究內容:聯合醫療衛生、學校、社區、海關等機構,建立癥狀監測系統,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網絡輿情監測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實時動態監測,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開展實驗室檢測,發出預警,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發現及控制提供技術支撐,減少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停工、停產或停學的可能性,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
考核指標:形成合肥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發表相關論文5-6篇,其中SCI論文1-2篇,核心期刊論著3-4篇。
咨詢熱線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