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及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科技資源,攻克制約我市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根據《2021年阜陽市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類專項實施方案》,聚焦我市十大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亟需、應用導向鮮明、影響廣泛的重大技術攻關需求,組織專家對前期各縣市區推薦申報的項目技術需求進行評審論證,擇優形成2021年度“揭榜掛帥”榜單,現將榜單任務(詳見附件)及揭榜的相關要求公告如下。
免費咨詢:19855108130(手機/微信)
一、申報說明
本批榜單圍繞煤基生物可降解新材料聚乙醇酸(PGA)合成及共聚改性、非晶合金軟磁粉末霧化制備關鍵技術研發、微電子器件用高可靠互聯材料研發等方面,公開進行揭榜申報,力爭解決制約我市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問題。
揭榜方為市內外有能力解決榜單任務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或相關單位組成的聯合體。揭榜方與提出榜單任務單位(發榜方)不存在關聯關系,且無不良信用記錄或重大違法行為。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長三角地區具有良好科研業績的單位和團隊揭榜攻關。鼓勵產學研合作、組團揭榜攻關。
二、申報流程
1.選擇榜單。請揭榜方于2021年12月12日前與市科技局聯系(聯系方式見后),結合自身優勢,提出選擇榜單任務。
2.對接揭榜。市科技局于12月13日前向揭榜方提供發榜方聯系方式,請揭榜方于2021年12月17日前與發榜方對接。發榜方結合自身需求,選擇擬合作的揭榜方,并細化落實合作具體內容,按有關規定簽訂意向合作協議或技術合同。
3.項目申報。發榜方確定好意向合作單位后,及時按要求填寫項目申報書,提供意向合作協議或技術合同等相關附件材料。
4.審核推薦。各縣市區科技局于2021年12月20日下班前將推薦函、項目匯總表、項目申報書(一式2份)報送至市科技局創新科,逾期不予受理。
5.評審立項。市科技局組織專家對申報的揭榜方解決方案進行評審,從揭榜方研究能力、解決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先進性、實施機制等方面,擇優遴選解決方案提出立項建議。
三、申報材料
發榜方填報以下材料:
1.填報《阜陽市2021年度市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類項目申報書》。
2.科技成果材料:實行代表作制度(只列出與榜單任務相關的科技成果)。發榜方近3年獲得的重要獎項、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取得的專利和著作權、發表的重要論文及其他重要業績(成果)等情況,每個類別提供材料均不超過5項。
3.揭榜方與發榜方簽訂的意向合作協議或技術合同。
四、支持方式
1.擇優遴選揭榜項目。對成功揭榜并立項的項目,由市財政采取無償資助方式,給予發榜方最高200萬元/項配套支持。
2.成功揭榜并立項的項目由所在縣市區先行投入支持,并作為申報市財政配套支持的條件之一。市財政支持資金、縣市區先行投入資金、發榜方自籌資金比例按照以下原則執行:項目總投入中,企業投入不低于60%,縣市區財政投入不低于市財政投入資金。
3.市財政資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發榜方支付給揭榜單位的資金總額。
4.發榜方支付給揭榜單位的首次資金撥付證明作為市財政支持資金撥付的憑證之一,項目立項啟動后,市財政撥付首筆支持資金(不超過發榜方向揭榜方撥付首筆資金的50%),剩余市財政資金待項目驗收合格后撥付到位。
5.項目實施周期一般不超過三年,從下達立項通知之日起算。
五、申報要求
1.發榜方提出的項目申報材料須真實、有效,所在縣市區要認真審核把關。發榜方和揭榜方單位及項目負責人信用存在問題的,取消項目立項資格,依規對發榜方相關責任主體進行處理。
下一篇點擊: 阜陽市企業應該怎么融資?
附件:榜單任務
一、煤基生物可降解新材料聚乙醇酸(PGA)合成及共聚改性
需求目標:
公司已有成熟的草酸二甲酯及乙二醇生產技術及生產裝置,在此基礎上,擬開發新型煤基化學品和新材料,實現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通過項目的實施,開發一種高效加氫催化劑及催化工藝技術,同時實現煤基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的合成及改性,解決聚乙醇酸與其他可降解材料共混改性提高其相關性能等技術問題。
成果形式:
項目的研究成果初期由相關專利和論文的形式展現;后期在經實驗室研究及小試基礎上,與昊源公司開展中試及以上規模研究,相關產品(如PGA及改性PGA)經檢測達到相應技術指標。
技術指標:
1. 草酸二甲酯選擇性加氫制乙醇酸甲酯過程中,轉化率達90%以上,乙醇酸甲酯的選擇性達80%以上。
2. PGA合成過程中,重要中間體乙交酯選擇性達80%以上,轉化率需達90%以上。
3. 所合成的PGA滿足熔點在220-240 ℃、拉伸強度110-340 MPa、彎曲強度180-230 MPa等性能指標。
4. 改善PGA的顏色及透明性等痛點問題。
5. 經改性的 PGA力學強度為未改性PGA的2倍以上。PGA和可降解塑料(PBAT)共混后,提升阻隔性,調控降解速率。
二、非晶合金軟磁粉末霧化制備關鍵技術研發
需求目標:
對高性能非晶合金軟磁粉末霧化制備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實現技術國產化和產品進口替代,重點突破:
1.針對制備過程中的微尺度傳熱傳質和多相流動問題展開分析,厘清影響非晶粉末制備的關鍵因素;
2.開發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實現:(1)提升工藝的極速冷卻能力,實現粉末的高效非晶化;(2)提升粉末顆粒的光滑度和球形度;(3)提升非晶粉末的軟磁性能;
3.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制備技術,完成相應成套設備的研制與試生產,產品的關鍵幾何參數與軟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果形式:
1.非晶粉末霧化制備過程中的微尺度傳熱傳質和多相流動分析模型;
2.非晶粉末霧化制備技術方案和技術文件,申報專利6項以上;
3.非晶粉末霧化制備示范產線。
技術指標:
實現高性能非晶粉末產業化示范,所制備的非晶粉末及磁粉芯的技術指標應滿足:
1.粉末球形度好,表面光滑,粉末粒徑分布精確可控,D10調節范圍為6~10微米, D50調節范圍為16~24微米,D90調節范圍為32~48微米;
2.技術工藝實現粉末材料非晶化的能力顯著,能對D90范圍以內實現非晶態,X射線衍射圖譜無結晶峰;
3.非晶粉末的飽和磁通密度≥150 emu/g ,矯頑力≤1.8 Oe;
4.磁粉芯初始磁導率≥25;損耗(100 kHz,0.1 T)≤1800 kW/m3。
三、微電子器件用高可靠互聯材料研發
需求目標:
1.漿料技術國產化可降低應用端的材料成本,可解決供貨受限制、供貨周期長、服務響應慢等諸多問題。
2.為微電子器件用互連材料提供材料支撐,打破國外高端產品的技術壟斷,提升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完善國內電子元件行業的產業鏈,推動電子行業的發展,為國家的電子信息事業做出貢獻。
成果形式:
結合器件微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揭榜方在互連材料領域產品能夠通過小試、中試、產業化;申請相關發明專利 2-3 件;組建一條微電子器件用導電銀漿中試生產線。
技術指標:
1.固含量:60-80%;細度:≤10μm;燒結溫度:700-850℃;應用指標:分辨率(L/S):≤15/15μm;電阻率:≤3.0μΩ·cm。
2.具備抗硫化等環境腐蝕的能力。
四、糧食綠色智慧物流與安全倉儲關鍵技術
需求目標:
一種糧食糧食綠色智慧物流與安全倉儲成套設備,可實現糧食請選、烘干、翻倉、通風、倉儲監控低能耗智能化處理工藝及系統。重點突破的難點問題包括:1.糧食清選技術與成套裝備的智能化升級;2.微波-熱風聯合的糧食高效節能烘干技術與成套裝備;3.糧食智能通風技術與成套裝備;4.糧食智能通風技術與成套裝備;5.智慧物流平臺及糧庫溫、濕、蟲、安集成管控系統。
成果形式:
糧食綠色智慧物流與安全倉儲關鍵技術及智能化成套設備。
技術指標:
1. 研發糧食智能清選成套裝備,技術指標如下:清糧產能不低于50噸/小時,雜質清除率大于90%,清糧過程無需人員控制。
2. 研發糧食熱風-微波聯合烘干裝備,技術指標如下:處理量:5-30噸/小時;降水速率:≥1%/h;糧食爆腰率:≤0.2%;與傳統熱風加熱干燥方式比較節能≥10%,烘干過程無需人員控制。
3. 研發糧食全自動翻倉裝備,技術指標如下:翻倉深度0-6米,每小時翻倉面積不低于10平方米,翻倉路徑和深度可在自動控制和人工遙控模式中切換。
4. 研發糧倉及物流平臺智慧管控系統與裝備,技術指標如下:對溫度、濕度、氣氛的檢測精度高于5%,控制精度高于2%,數據采樣分析周期小于10分鐘;對每個倉的糧食的出入庫信息、溫度、濕度、氣氛、蟲害密度、質量等級等變化情況進行全程自動記錄與分析;對糧庫監控系統和消防系統進行接入和智能控制,實現火災的自動示警與上報。
五、多功能生態皮革及其與高性能紡織材料復合關鍵技術的研發
需求目標:
1. 開發出功能性生態皮革產品通過綠色環保的鞣制手段、功能性的納米材料和技術,制造出高標準、高性能的皮革新材料,滿足透氣性、防水性、耐高溫、輕便性、阻燃性等功能性技術指標。
2. 將皮革和紡織面料有機結合,針對具有特殊功能的軍需后勤保障裝備和戶外運動裝備,如溫控服、阻燃服、耐高溫服、防刺穿服、防刺穿靴鞋等的迫切需求,開發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皮革紡織新材料以及復合關鍵技術和裝備,廣泛應用于軍需保障裝備、戶外特殊防護等領域。
成果形式:
合作開發多功能生態皮革產品,滿足滿足透氣性、防水性、耐高溫、輕便性、阻燃性等功能性技術指標,形成高性能紡織材料復合關鍵技術1項,發表論文2篇。
技術指標:
1.生態皮革的技術指標:符合HJ507《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皮革和合成革》的技術指標要求,主要技術指標包括:游離甲醛≤75mg/kg、六價鉻≤5.0mg/kg、含氯苯酚≤0.5mg/kg、鄰苯基苯酚≤1.0mg/kg、可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30.0mg/kg。
2.復合材料的技術指標:防割性能:國家GB24541標準≥4級;耐穿刺性:國家G824541標準≥3級;抗撕裂性:國家GB24541標準≥3級;耐磨性能:國家GB24541標準≥3級。
六、戶外休閑體育用品專用高性能復合材料關鍵技術
需求目標:
1.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主要由纖維與熱固性樹脂組成,熱固性樹脂的特點是固化后質脆、韌性差,且復合材料各鋪層之間只依靠樹脂起著黏結和載荷傳遞的作用,導致材料抗沖擊性能差,容易在層間發生分層失效。重點突破的難點問題包括:①提高碳纖維與樹脂界面結合力;②預浸液材料配方優化;③材料結構優化。
2. 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生產常常采用預浸工藝,預浸布在儲存過程中樹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化學反應,導致最終制品批次間的性能不夠穩定,而且生產工藝的波動也導致產品的批次不穩定。重點技術需求:①提高預浸布的儲存穩定性;②材料配方能適應生產工藝的小幅波動。
成果形式:
1. 完成碳纖維高性能關鍵技術研發并形成發明專利;
2. 提交研究總結報告一份;
3. 實現規模生產。
技術指標:
1. 剪切強度≥ 65MPa;
2. 拉伸強度≥ 2000MPa;
3. 彎曲強度≥ 500MPa;
4. I型層間斷裂韌性≥ 150J/m2。
七、基于“三次發酵”的雙孢菇優質高效生產的商品化覆土基料研制
需求目標:
以工廠雙孢菇“三次發酵”生產使用的覆土材料(主要原料為泥炭土等)為對象,分析研究其理化性質、微生態系統與菌群互作等,以雙孢菇伴生微生物及其作用機理為重點,研發具有營養豐富、結構合理、伴生菌劑優良等功能的商品化雙孢菇覆土基料,建立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化生產體系,產業化開發。
重點突破的技術難點問題包括:
1. 雙孢菇覆土基料的理化指標的標準化;
2. 雙孢菇覆土基料的活性微生物構成及關鍵伴生菌篩選;
3. 高質量雙孢菇覆土基料的制備工藝等配套技術。
成果形式:
1. 研究提出“三次發酵”雙孢菇覆土基料產品生產原輔料配方、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標準等;實現1000-2000噸的小試生產,制定商品化雙孢菇覆土基料的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產業化開發。
2. 申請發明專利1-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5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3篇。
3. 培養研究生1~2人,培訓生產和技術人員8~10人,新增就業10~15人。
技術指標:
1. 理化指標:粘度在40%左右,團粒結構均勻一致,空隙度AFP(1)在5%~10%之間,通透性良好;具有一定持水力,在0~-17.28kPa牽力下,具有高揚的水分釋放曲線,持水率高于50%;可溶性鹽較少,保持導電率在0.6ms/cm左右;覆土基料生產15d后,pH穩定在7.0-8.0之間。
2. 微生物活性指標:覆土基料中不得檢出腸道菌群、腐敗性假單胞菌等致病菌,有益伴生菌濃度不低于106 cfu/g,無害蟲存在。
八、治療血管性癡呆(VaD)的創新化學1類候選藥物研究
需求目標:
設計、篩選多靶點抗VaD小分子候選化合物。重點突破的技術難點問題包括:
1. 兩種分子設計思路的虛擬篩選標準確定;
2. 虛擬篩選與細胞活性篩選的配合;
3. 基于藥動學結果的結構優化思路制定。
成果形式:
1. 知識產權:申請專利4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1項;
2. 論文:發表論文3篇。
3. 技術標準:主導制定企業標準1項。
4. 實物成果:開發治療VaD候選藥物分子。
技術指標:
1.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VaD候選分子,完成其合成工藝開發;
2.抗VaD候選分子化學純度≥98.5%;
3.抗VaD候選分子安全性較好,其大鼠靜脈注射急性毒性試驗LD50 不低于200 mg/kg。
九、兒童用藥1.4%碳酸氫鈉注射液項目
需求目標:
兒童用1.4%碳酸氫鈉注射液項目研發并進行藥品注冊申報。重點突破的技術難點問題包括:1.國內沒有該產品上市,尚無該規格的國家藥品標準;2.該品種用法用量需要變更,但沒有具體臨床文獻資料和臨床研究數據。
成果形式:
1. 知識產權:申請專利3項,其中發明1項、實用新型2項。
2. 技術標準:主導制定企業藥品標準1項;申請國家藥品標準1項;3.實物成果:完成兒童用1.4%碳酸氫鈉注射液項目注冊申報,并成功獲批。
技術指標:
1. 1.4%碳酸氫鈉注射液PH值控制在7.0~8.5,能夠發揮藥品療效。
2. 能夠填補碳酸氫鈉注射液兒童用藥國內空白。
十、臨泉姜蒜綠色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究
需求目標:
1. 現有產品品質提升及節能、低耗生產技術攻關。建立產品品質檢測分析系統,對干燥參數及機組進行重組優化,并形成低能耗高品質姜、蒜產品的生產體系,對傳統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升級改造。
2. 以姜粉為代表的系列脫水蔬菜延伸產品開發。開展延伸產品開發及國內市場拓展。一方面急需延伸產品開發技術支持,如結合姜粉等脫水蔬菜藥效及營養價值進行系列功能性或營養強化型食品的開發研究,或者抗暈車、抗暈船、抗疲勞疲勞糕點如壓縮餅干的開發;另一方面開展精細化小包裝產品設計開發及產品品質穩定性研究。
3. 姜渣等脫水蔬菜廢渣綜合利用研究。建立對姜渣等廢渣進行生物綠色制備方法的綜合利用。尋求高效降解利用姜渣的微生物菌種以及其發酵參數;并對姜渣等綜合利用產品的開發及品質評價。
成果形式:
1. 依托當地脫水蔬菜產業聯盟,建立系統的姜片、蒜片以及姜油、蒜油為主的脫水蔬菜系列產品檢測平臺。
2. 企業帶頭引進高校人才,企業與高校合作形成脫水蔬菜產品研發基地,建立省級或市級綠色脫水蔬菜研發團隊。
3. 形成脫水蔬菜系列產品,包括姜渣生物飼料、膳食纖維等產品。
4. 申請相關專利、發表相關論文等,并形成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總結報告、產品標準、設計文件、工藝文件。
5. 通過科技促進產業發展,帶動本地脫水蔬菜產業投資600萬,新增銷售收入1000萬。
技術指標:
1. 建立以姜片、姜粉及姜油、蒜油為主的綠色脫水蔬菜生產線1條,提高姜油提取率3%-5%,提高蒜油提取率2%-3%。
2. 采用多機組配合及加熱參數優化,降低能耗10%-15%。
3. 形成脫水蔬菜系列產品1-3個,提升姜渣等農產品廢渣利用率至60%以上。
4. 企業引進高層次脫水蔬菜深加工研發團隊1個,培訓企業技術人員20名以上,培養研究生1-2名。
5. 申請相關專利3-5個,發表相關論文3-5篇,形成地方標準1-2項。
咨詢熱線
400-050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