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安徽省著名商標申請 科技項目申報中心 企業研發中心申報 新產品鑒定中心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
本文將為大家具體介紹關于 2022年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申報 時間流程是到什么時候?怎么申請?認定獎勵補貼政策是怎樣的?認定條件包括哪些?以下小編將為大家具體介紹說明, 想要咨詢或者代理的可以免費咨詢小編為您解答指導!
政策專人免費指導電話:19855109130(可加v)
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申報對象及時間流程
一、認證評價對象
食用農產品生產者、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流通企業、餐飲服務企業、食品生產基地、食品生產園區、餐飲安全街區、食品安 全小鎮、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第一批復審及 2020 年創建單位)。
二、認證評價申報
“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申報采用紙質材料與線上申報相結合的方式。
(一)各市、省直管縣(市)食安辦負責培育并組織申報, 并對申報材料實施預審。對通過預審的企業(組織),及時指導其按要求提交認證評價申請材料,同時填寫《2022 年“食安安徽”品牌擬認證評價企業(組織)匯總表》(見附件 1),于 3 月 31 日、6 月 30 日和 9 月 30 日前報“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聯盟秘書處(安徽省質量品牌促進會)。
(二)各申請企業(組織)在自評基礎上,填寫《“食安安徽”品牌認證申請書》,并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申報材料 應明確納入本次申報覆蓋的主營業務或主導產品信息。
(三)申報方式
紙質申報要求:申請企業(組織)提供申報材料一式三份, 由各市、省直管縣(市)食安辦預審通過后統一報“食安安徽” 品牌認證聯盟秘書處。
線上申報要求:各市、省直管縣(市)食安辦預審通過后, 申請企業(組織)登陸安徽省質量品牌促進會(“食安安徽”品牌聯盟)網站,點擊“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申報系統,按提示要求進行線上申報。
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申報要求
(一)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各級食安辦要大力開 展“食安安徽”品牌培育、傳播、保護、利用行動,積極為食品 生產經營企業、單位提供精準服務,引導開展創建活動。要講好“食安安徽”品牌故事,推動“食安安徽”品牌企業、單位發展成全省食品安全“消費體驗館”“研學基地”“教育基地”“旅 游目的地”等,讓“食安安徽”品牌成為優質食品和服務的代名 詞,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省 食安辦支持、指導省質量品牌促進會舉辦首屆“食安安徽”品牌 故事大賽,請各地積極組織動員,踴躍參賽,共同營造良好的“食安安徽”品牌建設氛圍。
(二)加強日常監管,擇優推薦上報。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采取“智慧化+ 信用化+ 網格化”三位一體的監管方式加強監管, 督促企業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維護好“食安安徽”品牌形象,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省食安辦將各地“食安安徽” 品牌建設工作情況列入年度重點考核項目,對各地出臺、落實扶持“食安安徽”品牌建設政策措施的適當予以加分。
(三)認真審核推薦,嚴防弄虛作假。申報企業(組織)應仔細閱讀申報表中包括承諾事項在內的各項要求,由企業(組織) 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印章。申報表及所附材料中的信息,應確保真實、準確、有效。發現弄虛作假的, 3 年內不再受理其申報,并納入不良信用記錄。各市、省直管縣(市)食安辦要對照申報要求和認證評價標準,認真開展初審、推薦。3 月底前,所在市食安辦向省食安辦提交相關縣(市、區) 2021 年度食安指數數據表(見附件 2)及 2022 年新創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的備案材料。4 月底前,所在市食安辦向省食安辦提交第一批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的復審結果。7 月底前,所在市食安辦向省食安辦提交 2020 年創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的初審推薦名單(初審報告、推薦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食安安徽”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食安安徽”品牌建設為統領,堅持安全為先、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標準引領、示范創建、社會共治的原則,聚焦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要業態和關鍵環節,通過持續培育、示范引領、整體創建、鞏固提升,努力打造“食安安徽”品牌整體形象,實現全省食品品牌數量持續增加、食品品牌經濟貢獻率顯著提高,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食安安徽”品牌建設計劃,按照“點、線、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十四五”期間,全省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含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企業) 3000家、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基地(園區)50個、食品安全街區(小鎮) 50 個、食品安全示范縣60個。到2025 年,建立起較為完備的“食安安徽”品牌培育、認證和示范體系,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營銷的食品產業新格局,構建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的現代食品產業體系。
二、主要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建立品牌標準體系。
1.建立“食安安徽”公共品牌。注冊“食安安徽”公共品牌商標,作為安徽省食品產業和食品安全的整體形象品牌。全省各級各部門與社會組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食品品牌的挖掘、遴選和培育工作,引導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深度挖掘品牌價值內涵,培育建設安全放心和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安徽食品品牌。(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
2.制定“食安安徽”品牌標準。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基地(園區)、食品安全街區(小鎮)、食品安全示范縣等為主體,研究制定“食安安徽”品牌標準體系,作為“食安安徽”品牌創建評價的依據。(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
3.實施標準制定專項行動。根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產業發展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現有各類食品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形成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標準指標體系。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行業協會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林業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二)夯實品牌創建基礎。
4.實施質量興農計劃。提升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水平,加大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認證登記工作力度,全面實現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培育“食安安徽”食用農產品企業 500家,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5.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以林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提升林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培育20 家林下特色中藥材、森林食品等“食安安徽”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責任單位:省林業局、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6.推動食品產業轉型。深入實施“三品”戰略,推動我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食安安徽”食品生產企業800 家、食品生產基地10個。(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7.規范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管理。提高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企業質量水平,打造食品流通消費環節領軍企業品牌。培育“食安安徽”食品流通企業700 家、餐飲服務企業1000家。(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8.實施示范創建引領行動。開展食品安全街區(小鎮)創建活動,在省內全域推進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培育“食安安徽”食品安全街區(小鎮)50 個、食品安全示范縣60個。(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9.加強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促進茶葉、蜂蜜、果蔬罐頭等地方特色產品出口,助力農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外貿發展。出口食品合格率達99% 以上。(責任單位:合肥海關、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10.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加強“皖美糧油”公共品牌建設,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增加優質食用農產品供給總量,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供給水平。(責任單位: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強化品牌認證評價。
11.著力加強品牌研究。遵循品牌發展規律,深入研究新時代我省食品品牌建設的關鍵領域、工作目標和重要舉措。開展食品品牌價值評價以及食品品牌發展指數研究,提高“食安安徽”品牌評價結果的公信力。(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
12.實施品牌評價工作。發布“食安安徽”品牌創建指導目錄。制定“食安安徽”品牌認證評價辦法,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認證評價,提升品牌認證評價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對通過認證評價的企業和其他單位,授權使用“食安安徽”品牌標識。(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
13.加強評價工作監管。加強對“食安安徽”品牌評價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實施跟蹤評價和動態管理,構建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大對“食安安徽”品牌的管理保護力度,嚴厲查處商標侵權、非法使用標識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
14.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在品牌整合、市場策劃、行業自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建立消費者評價機制,提高公眾認可度。(責任單位:省食安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15.講好“食安安徽”品牌故事。定期向社會發布和推介“食安安徽”品牌名單,推進“食安安徽”品牌形象標識的使用和推廣。加大“食安安徽”品牌宣傳力度,全力打造安徽食品品牌整體形象。建立推介常態機制,積極組織“食安安徽”企業參與國際、國內品牌推介活動,擴大安徽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16.強化食品科普宣傳。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和食品安全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推進食品安全研學基地建設,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素養,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合理膳食,開展營養均衡配餐示范推廣。(責任單位:省食安辦,省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
17.擴增公眾消費信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節約的飲食消費文化,助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消費新模式。加快推進農產品區塊鏈可信質量追溯系統和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的應用,實現食品可追溯管理。(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數據資源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提升品牌支撐能力。
18.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針對食品產業發展需要,依托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單位和組織,開發品牌理論和實踐培訓課程,加大食品行業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培育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食品產業從業人員。大力引進、培育和壯大一批食品行業領軍人物。(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19.完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和引導資金投向品牌建設、品牌塑造、品牌提升等方面,食品企業實際發生的提升質量、品牌塑造等方面經費投入,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綜合運用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優惠措施,將支持食品實體經濟品牌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向高端供給側和品牌建設集聚。(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20.提升品牌科技內涵。研究制定食品安全科技發展指導意見,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食品安全科技創新。統籌現有省科技重大專項和省重點研發計劃等資金,采取“政產學研用金”聯合的方式,建設一批公共研發、設計和服務平臺,推動食品企業自主創新,提升綜合實力。(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糧食和儲備局)
21.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健全食品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深化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制改革,整合檢驗檢測資源,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安徽)建設,引進高水平檢驗檢測人才隊伍及品牌公司,不斷提升我省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合肥海關、省糧食和儲備局、省林業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22.健全信用監管體系。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構建以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全省統一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各地各部門要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將“食安安徽”品牌建設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結合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內涵,明確發展目標,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扶持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有關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產業規劃、用地、投資、融資、信貸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對執法裝備、檢驗檢測能力、信息化、追溯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勵和引導資金投向食品安全基礎設施、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三)嚴格督查評估。圍繞“食安安徽”品牌建設工作,加強統籌規劃,強化跟蹤調度、督促檢查和效果評估,將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咨詢熱線
400-0507-580